心教育工作坊 (台北場)
- 成為自己以及孩子的貴人
社團法人心教育發展協會主辦
壹、課程目的: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啟動,強調多元適性、自主學習(自發)理念、互助共好(互動、共好),無論是政府或民間都積極在推動這股改進浪潮,嘗試讓學校教育走向卓越。在這股浪潮中教育的根本質變正在發生,除了課綱提到的三大理念之外,開始強化「心的帶領」以及「體驗教育」的落實,也就是在教育過程中透過情境設計,帶領孩子連結內在感受與渴望,包括在教學過程中與孩子用心互動,傾聽、接納、陪伴、支持,幫助孩子找到內在潛藏優勢,適性引導、學習自主,最終實現全贏的教育理想,帶好每一個孩子。
涵蓋「心的帶領、多元適性、體驗教育、自主學習」等四大核心的教育,我們稱為「心教育」。為了實踐心教育,改變的起點在教育者以及關注教育的個人身上,「心教育工作坊」嘗試帶領教育者以及關心教育的個人在三天課程中進入「心」的體驗,包括向內探索、覺察、轉化以及改變,發現自己、接納自己、厚實自己,進而有能力在教育現場及生活中落實「心教育」。
心教育工作坊的課程在於創造參與個人與自己、與他人以及與大地的連結,課程邀請對象主要是教育工作者,但也包括關注教育與環境的個人。參與工作坊課程的學員,可以透過課程中的體驗與學習,在未來生活中實踐心教育,有機會成為自己以及孩子的貴人,幫助自己、幫助孩子、幫助團隊以及幫助自然大地。
貳、參加對象:
- 第一類人員:現職教育行政主管相關人員、公私立各級學校校長、主任、教師及實習教師、幼兒園園長、教師、教保員,以及師資培育機構師生。
- 第二類人員:退休教師、私人教育機構(如補習班/安親班)、教育與環境有關之社會團體志工或有心於教育與環境改進之社會人士。
- 參與學員限額40位,額滿截止(另加課程協助的小組長8位,合計48位)。
參、上課時間、地點:
- 時間:2018 年 7 月 20、21、22 日(五、六、日)共三天,每天08:30~17:30
- 地點:新店中信商務會館二樓2202教室(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19-2號)
-
交通資訊
- 搭乘捷運:捷運新店線大坪林站,2號出口(較近-走出2號出口右轉進入小巷子,直走兩分鐘經過教堂抵達)。
- 高速公路:走北二高27公里處下新店交流道,左轉後為中興路二段,直走中興路,至民權路口左轉,前行50公尺往左側全家便利商站旁的寶安街進入,有停車場可停車(每小時40元),會館位於天主教堂後棟。

肆、主辦單位:
- 社團法人心教育發展協會
- 聯繫人:詹小姐(祕書)、余小姐(會計)
- 電話:02-2910-1363
- 傳真:02-2910-1811
- 協會e-mail:sohe@sohe.org.tw
- 協會網址:http://www.sohe.org.tw
伍、課程費用:
- 第一類人員(現職教育人員),每人1,500元。
- 第二類人員(教育與環境志工或熱心教育協助的家長),每人2,500元。
陸、參與課程特殊要求:
- 本工作坊不適合有服用精神藥物,或有情緒依賴、障礙,或需要接受諮商之個人參與,為保護參與個人,有以上精神狀況之學員請勿報名。
- 本工作坊進行時將帶領學員進行心的覺察與轉換練習,需要學員在課程所有過程放下評斷、全然聆聽、全程參與以及用心投入,學員將能因此而獲得學習效益。
- 本工作坊經系統性縝密設計,學員須配合「準時報到、全程參與」。
- 事先已知未能全程參與者請勿報名,已報名者若發現行程困難,請於工作坊進行前一週申請退出。
柒、結業證明&研習時數:
全程參與本工作坊學員將頒給課程結業證書,具教育身份者可協助登錄教師研習時數20小時。
捌、報名程序:
- 於 2018 年 7 月 15 日前完成線上報名。
- 報名後由工作團隊進行電話訪談確認是否適合參加本工作坊。
- 電話訪談後,請儘速於三天內匯款至指定帳戶,並來電或寄E-mail告知帳號後四碼,以完成報名手續。
- 可於報名列表中確認是否報名完成,正式錄取以繳費完成為據。
前往線上報名
[ATM轉帳] 第一銀行(代碼007),轉入帳號:221-10-035333
[臨櫃匯款] 請匯入:第一銀行新店分行,戶名:社團法人心教育發展協會,帳號:221-10-035333
※匯款後請來電02-2910-1363會計余小姐,或來信sohe@sohe.org.tw告知匯款人姓名、帳號後四碼及金額,以核對匯款是否成功。
※承辦單位將依匯款先後順序依序錄取,額滿截止。
※非教育人員電訪確認後未繳費視同報名沒有完成。學員可在報名列表中確認進度以及是否報名完成,任何疑問請來電 02-2910-1363。
日期/時間 |
課程 |
活動內容 |
引導員 |
||
2018 年 7 月 20 日
第 一 天 |
上
午 |
08:00-08:30 |
學員報到登記 |
學員須於08:30前完成報到入場 |
|
08:30-08:40 |
課前準備 |
學員作息安頓 |
|||
08:40-08:50 |
心教育簡介 |
說明心教育趨勢 |
|||
08:50-09:00 |
休息10分鐘 |
||||
09:00-10:20 |
相見歡 |
課程緣起、共同約定、分組 |
王湘妤 |
||
10:20-10:40 |
|
休息20分鐘 |
|||
10:40-12:00 |
心的運作系統 |
心的運作、信念與實相 |
李巧雙 |
||
|
12:00-13:20 |
|
午餐/休息80分鐘 |
||
下
午 |
13:20-14:30 |
處境 |
生命故事 |
李巧雙 |
|
14:30-14:50 |
|
休息20分鐘 |
|||
14:50-16:00 |
源頭 |
信念之源及重建 |
李巧雙 |
||
16:00-16:20 |
|
休息20分鐘 |
|||
16:20-17:20 |
禮物 |
感恩遇見 |
李巧雙 |
||
17:30 |
|
第一天課程結束、歡喜回家 |
|||
2018 年 7 月 21 日
第 二 天 |
上
午 |
08:00-08:30 |
學員報到 |
學員須於08:30前報到 |
|
08:30-08:50 |
分享 |
小組分享與連結 |
小組長 |
||
08:50-09:00 |
休息10分鐘 |
||||
09:00-10:20 |
生存 |
生存競爭 |
李巧雙 |
||
10:20-10:40 |
|
休息20分鐘 |
|||
10:40-12:00 |
迴 |
贏的意義 |
李巧雙 |
||
|
12:00-13:20 |
|
午餐/休息80分鐘 |
||
下
午 |
13:20-14:20 |
誠信 |
分享與誠信討論 |
陳善德 |
|
14:20-14:40 |
|
休息20分鐘 |
|||
14:40-15:50 |
透鏡 |
詮釋與抗拒 |
陳善德 |
||
15:50-16:10 |
|
休息20分鐘 |
|||
16:10-17:30 |
接納 |
找回肯定 |
陳善德 |
||
17:30 |
|
第二天課程結束、歡喜回家 |
|||
2018 年 7 月 22 日
第 三 天 |
上
午 |
08:00-08:30 |
學員報到 |
學員須於08:30前報到 |
|
08:30-08:50 |
分享 |
學員小組分享及連結 |
小組長 |
||
08:50-09:00 |
休息10分鐘 |
||||
09:00-10:20 |
改變 |
自發、改變、離開舒適圈 |
陳善德 |
||
10:20-10:40 |
|
休息20分鐘 |
|||
10:40-12:00 |
生命本質 |
生命獨特性 |
陳善德 |
||
|
12:00-13:20 |
|
午餐/休息80分鐘 |
||
下 午 |
13:20-14:30 |
連結 |
聆聽自己、連結世界、互動 |
陳善德 |
|
14:30-14:50 |
|
休息20分鐘 |
|||
14:50-15:50 |
愛 |
愛的真義、共好及實踐 |
陳善德 |
||
15:50-16:05 |
|
休息15分鐘 |
|||
16:05-17:00 |
課程整合 用心感受、以愛連結 |
小組最後連結 學員意見回饋、授證 |
陳善德 |
||
17:00 |
結業式 |
分享、感恩、惜別合照 |
陳善德 |
引導員:陳善德 (Alder)

- 現任社團法人心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課程規劃及引導員
- 現任德仕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兼總經理
- 現任台灣科技大學[教育議題專題]課程副教授
-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中學校評鑑指標編定指導專家及培訓講師
- 推廣「全贏心教育」二十年,演講與研習逾七百場次
- 曾任教育部幼兒園評鑑指標編修小組諮詢專家
- 曾任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
- 自然心靈成長工作坊創辦人及引導員
引導員:李巧雙

- 心教育發展協會引導員
-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畢業
- 身心靈成長課程帶領者及口譯
- 曾任格致中學輔導老師
- 曾任經國學院社團老師
- 義務張老師
引導員:王湘妤

- 現任FunKids放小孩親子閱讀教育中心創辦人
- 現任心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兼引導員
- 曾任信誼基金會附設實驗托兒所教師
- 康軒文教集團幼兒園園長
- 思達數學教師
活動花絮
編號 | 姓名 | 性別 | 報名身份 | 服務單位/職稱 |
---|---|---|---|---|
1 | 劉○瑜 | 女 | 非教育人員 | 研究員 |
2 | 李○玲 | 女 | 教育人員 | 安亲班老师 |
3 | N○○○○○○○○○○ | 女 | 教育人員 | 安亲班院长 |
4 | J○○○○○○○○h | 男 | 教育人員 | 安亲班老师 |
5 | L○○○○○○○○○n | 女 | 教育人員 | 安亲班院长 |
6 | M○○○○○○○○○○○○○○○n | 女 | 教育人員 | 安亲班老师 |
7 | 夏○蘄 | 女 | 教育人員 | 台南市立忠孝國中 |
8 | 康○怡 | 女 | 教育人員 | 永安國小退休教師 |
9 | 張○方 | 女 | 教育人員 | 成德國小教師 |
10 | 廖○竹 | 女 | 教育人員 | 新生國小 |
11 | 彭○傑 | 男 | 非教育人員 | 學生 |
12 | 李○萱 | 女 | 非教育人員 | 中國工程師學會 |
13 | 賴○瑜 | 女 | 非教育人員 | 中國工程師學會 |
14 | 林○宜 | 女 | 教育人員 | 台北市螢橋國小退休特教老師 |
15 | 劉○玉 | 女 | 教育人員 | 少年觀護所 |
16 | 林○君 | 女 | 非教育人員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17 | 呂○翰 | 男 | 非教育人員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18 | 汪○芬 | 女 | 非教育人員 | 退休公務員 |
19 | 蔣○軒 | 男 | 教育人員 | 台科大師培生 |
20 | 趙○ | 女 | 非教育人員 | 服務業 |
21 | 戴○裕 | 男 | 教育人員 | 台科大師培生 |
22 | 王○寧 | 女 | 教育人員 | 中正國小 |
23 | 林○真 | 女 | 非教育人員 | Sohe |
24 | 游○文 | 女 | 非教育人員 | 炫媽咪 |
25 | 黃○汝 | 女 | 教育人員 | 炫媽咪幼兒園 |
26 | 周○俞 | 女 | 教育人員 | 嘉義縣大林國小 |
27 | 邱○芳 | 女 | 教育人員 | 麗水華德福小學 |
28 | 施○娟 | 女 | 非教育人員 | 中壢˙˙平鎮社大˙˙健康養生班˙˙老師 |
29 | 張○娟 | 女 | 教育人員 | 台中市土牛國小教師 |
30 | 詹○琦 | 女 | 教育人員 | 炫媽咪幼兒園 |
31 | 蘇○如 | 女 | 教育人員 | 南港國小 |
32 | 陳○璇 | 女 | 教育人員 | 炫豆豆課後照顧服務中心 大豐校 /職稱:櫃檯 |
33 | 謝○雯 | 女 | 教育人員 | 新北市炫媽咪幼兒園 |
34 | 詹○華 | 女 | 非教育人員 | 日勝文教基金會 |
35 | 劉○玲 | 女 | 教育人員 | 國小 |
36 | 許○華 | 女 | 非教育人員 | 炫媽咪短期文理補習班 |
37 | 游○媺 | 女 | 教育人員 | 羅東高商 |
38 | 周○靜 | 女 | 教育人員 | 新北市立新埔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兼輔導協行 |
39 | 劉○華 | 女 | 教育人員 | 台中市立光正國中/教師 |
40 | 游○鳳 | 女 | 教育人員 | 台中市潭秀國中 |
備取 | 初○堅 | 男 | 非教育人員 | 大同高中退休教官 |
備取 | 李○樺 | 女 | 教育人員 | 炫媽咪托嬰中心 |
- 感謝講師啟發了「覺察」自我的這一塊,在抗拒的當下,覺察到原來都是自我行為的投射,覺得可怕,但也慶幸覺察到了,來得及修正,感恩!希望持續推動並擴及更大層面。
- 心教育對我而言是全新的課程,讓我覺察到在婚姻中,我很專制,原本都只是看到另一半的缺點,現在學習去看到他的優點,發現其實他很照顧我和孩子。用”心”去感受,收穫很多。
- 我在這三天的課程中內心覺得很飽滿,發現原來自己尚未認識及傾聽自己的心,在講師的帶領下發現自己的特質及盲點,原來對人的成見或偏執是尚未明白貼近他人的心,未來在教學上,會試著執行心教育。
- 能引出反射自己的心中深層已感受或未覺察到的寶藏,這樣的生命養份,幫心灌溉是能帶來能量源源不絕的基本磐石,心建構,感受而能強化,感受力正增強!
- 一切循序漸進,先由腦再入心,講理開心,任督二脈一次打通,眼界、心界都暢通的感覺。第一次覺得當大人、當父母、當兒女都可以很幸福。
- 收穫很豐富。能有機會覺察自己的抗拒和試著更寬闊地了解感受,重新詮釋曾走過的路是很幸福的,感謝!
- 講師群相當專業,能夠抓到學員問題的核心,幫助學員發現自己的問題,也懂得協助學員釋放負面情緒、轉化,讓學員收穫滿滿。自己因著課程,開始學習去察覺自己內在的感受,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進一步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先學會陪伴自己,才能去陪伴他人。
- 講師回應問題很清楚,且能切中學員的核心,學員彼此坦誠分享生命故事,讓彼此有更深的交流,藉由故事的分享及講師的帶領,能反思自己的狀況。
- 感謝課程心教育的安排,在循序漸進感受覺察、發現、領悟,找回自然的本心,找回了愛,因為心讓世界變得更簡單更擁有人性,這就是我要的,謝謝!
- 感恩有心教育工作坊的存在,這也是預防醫學的推廣,每人可以重新調整自己,減少身心症、憂鬱症等產生。
- 心教育應是急迫於現今的教育環境,大力實踐,社會氛圍的是非扭曲,從心教育做起,應是最根源的曙光。期待心教育的清流能大力推於學校、家庭等環境。
- 謝謝協會辦工作坊,讓學員能揮別過往累積的負面情緒,從腦回到心,更有意識更具覺察地享受當下,重啟更豐富正向的旅程。
- 很感動有這樣以”心”出發的團體,幫助大家重新愛自己、愛別人,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多些同理心,少點抗拒。課程結束後,最重要還是「實踐」,期待自己的改變。